Insert title here
Insert title here

解锁青年心轨:高校教师如何“读心”施教?

作者:吴倩芸 图:吴倩芸    文章来源:    点击数:81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4-28 00:00:00.0

4月24日下午,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学楼7C112举办【师行咨询社】第21期专题讲座,邀请了商学院张超副教授围绕“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学情分析——解锁大学生:从课堂到生活的洞察路径”主题展开深度分享。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鞠晓红副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,培训讲座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孔昱老师主持。

多维洞察:构建师生沟通桥梁

张超副教授以“了解学生心理与学情的六大渠道”切入,系统梳理了教师获取学生动态的实践路径:通过跨学科教师交流碰撞思维火花,依托学生反馈精准定位教学痛点,观察课外活动与竞赛中的个性展现,捕捉日常交流中的情绪波动,分析课程作业与考试成绩的学情轨迹,以及从课堂表现中解读思维模式。

1.jpg

精准施策:打造个性化育人方案

针对当代大学生“思维活跃但深度不足、自我意识强但管理偏弱”的心理特征,张超副教授提出“三维教学策略”:

一、学情驱动优化课程设计:结合学生依赖信息技术、合作学习意愿强的特点,构建“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”,通过任务驱动、行业专家协同教学等模式,将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深度融合;

二、团队赋能思政引领:倡导“以团队带团队”的协作机制,通过项目式学习强化团队凝聚力,同时以“课程思政”为纽带,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价值观引导;

三、分层指导激发内驱力:建立“及时答疑—资源支持—探究指导”的支持体系,针对学生基础差异设计分层学习路径,激发自主学习内驱力。

2.jpg

三阶建议:赋能青年教师成长

面向青年教师,张超副教授提出“三阶成长建议”,首先是建立信任关系,通过主动沟通打破师生隔阂,如设置“心灵树洞”邮箱、开展午餐会等;其次是培养积极心态,以“成长型思维”看待学生差异,将挑战转化为教学创新的契机;三是运用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,设计阶梯式任务,让学生在“跳一跳”中收获成就感。

教育不是单向输出,而是双向共鸣。教师需成为“有心人”,在细节中感知学生的真实需求。张超副教授呼吁教师以“匠心”守护学生成长,当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轨迹,尊重他们的成长节奏,教育自然能收获满园芬芳。

此次讲座点燃了教师们“以生为本、以心育人”的教育热情,正如参会教师所言:“这堂课让我们明白,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灌输知识,而在于点燃心灵。”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未来将持续搭建此类平台,助力教师成为“学生心理的解读者、学情的把握者、成长的引路人”

 

(一审校:孔昱 二审校:周杰 三审校:鞠晓红)

智慧树线上课程
超星尔雅线上课程
优课在线
中国大学MOOC
Insert title here